微访谈
来源:龙8国际 更新时间:2024-10-07 23:01:10
何处秋意浓,微访谈最是微访谈桂花香。受气候影响,微访谈今年南京的微访谈桂花花期推迟近半个月,这个十一假期只能闻见淡淡的微访谈丝丝缕缕的香气。要再过些时间,微访谈南京城才能被桂花香包裹。微访谈
南京有悠久的微访谈桂花栽培史,也有深厚的微访谈桂文化。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香顺长期致力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微访谈出版专著《中国梧桐审美文化研究》《中国荷花审美文化研究》《红楼梦花卉文化及其他》等。微访谈今天,微访谈紫牛新闻·微史记频道有幸邀请到俞香顺教授,微访谈为我们详解南京的微访谈桂文化。
桂花轴 清·蒋廷锡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微史记:俞教授,今天想请您为我们解读桂文化。在古代很多文学名篇中,常常见到“桂”的身影,这里的“桂”是否就是桂花?
俞香顺:桂花,又名木犀、木樨、岩桂等,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中国文学中,“桂”出现很早,《楚辞》中便有多次。不过,我们要注意,早期的“桂”并非今天的桂花。当时的“桂”可以制作船桨、房梁,《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这里的“桂”极可能是樟科植物。樟科植物往往树身高大,木质细密,而且树皮、木质都有芳香;樟科植物中有多种以“桂”命名的。又如《九歌·东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浆”,这里的“桂酒”应该是将肉桂切碎浸泡而成的酒;肉桂是著名的香料。
早期的“桂”虽然不是桂花,但其芬芳、幽洁的原型意义却“移注”、叠加到了桂花身上,丰富了桂花的内涵。
微史记:桂花什么时候进入人们观赏的视野的?人们赋予了它什么内涵?
俞香顺:桂花大致是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在审美视野、文学作品中的,到了唐代尤其宋代,就很常见了。唐宋以后,我们所说的“桂”一般就是指桂花了。
桂花也是儒家的“比德”之物,古人赋予了桂花芳洁、坚贞、内敛等象征内涵,这是建立在桂花的物性基础上的。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把握住了桂花审美价值的两个核心要素:色与香,推许桂花是“花中第一流”,这就是“芳洁”。桂花树是常绿的,叶子凌寒不凋,这就是“坚贞”。“桂”、桂花,都是原产山中,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兮山之幽。”花隐藏、掩映在绿叶之中,一点不张扬,香气从绿叶从中“透”出来,传之弥远,宋代赵善括《沁园春》形容兰、桂的花香特点:“閟香兰桂”,“閟”同“闭”,封闭、掩藏的意思。这就是“内敛”。当然,桂花的象征内涵非常丰富,我刚刚提炼的是我认为比较突出的三点。此外,“桂”谐音“贵”,在大众文化中,有着吉祥的寓意。
微史记:今年南京桂花花期延迟,上了热搜话题榜。南京赏桂的历史是怎样的?
俞香顺:桂花主要分布在南方,江浙一带很普遍。南宋景定二年,今天的灵谷寺一带已经有植桂的记载了。大量栽植、欣赏桂花,则极可能是从明朝开始的。清代钱陆灿《秦淮竹枝词》:“满城秋意桂花开,卖遍河房不用栽。五百舍人今不见,拣花打饼阿谁来?”小注:“前朝桂花开时,有拣花舍人五百名。”从“满城”可以看出,当时南京的桂花分布极为广泛;从“五百”来看,宫廷捡拾桂花人员之多。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明代南京大量栽植桂花,不单单是为了“赏”,也有功利目的。“卖遍河房”,新鲜的桂花可以串起来作妆饰,卖给居住在河房中的女子;“打饼”,干燥的桂花可以压缩制成类似于今天“茶饼”的“饼”。
南京的桂花多见,根据文献记载,清凉山北的桂花比较规模成片。《金陵物产风土志》:“花、竹、果木,物品之清者也。江南地最宜之。城内五台山,民善植梅……清凉山北,多竹与桂。”
微史记:我们现在常见的桂花吃食有桂花元宵、桂花糖芋苗,桂花饼倒很少见。
俞香顺:桂花的用途很广,尤其可以用在饮食中。比如可以用桂花蒸馏制作香露,《红楼梦》中有“木樨清露”;《红楼梦》里还有“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另外,桂花还可以制作桂花茶、桂花酒等。
恽寿平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微史记:每年秋天,除了南京,江苏其他地方,如苏州、常州等地,也都有赏桂的新闻出来。
俞香顺:桂花在江苏很常见,若论江苏桂花历史之悠久、栽植之规模,苏州才是“翘楚”。苏州的桂花栽植可以溯源至唐代,白居易有《东城桂三首》,到了明清时期就蔚为极盛。《清嘉录》卷八“木犀蒸”:“俗呼岩桂为木犀,有早、晚二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晚桂’。将花之时,必有数日鏖热如溽暑,谓之‘木犀蒸’,言蒸郁而始花叶。自是金风催蕊,雨露零香,男女耆稚,极意纵游,兼旬始歇,号为‘木犀市’。” 这段文字介绍了桂花的俗名、品种以及花期天气,最有价值的是保存了民俗材料。明清时期,苏州市民就有自发的“木犀市”,纵赏桂花,中心是在虎丘一带。《桐桥倚棹录》中也提到了“木犀市”,卷十二“舟楫”:“虎丘游船,有市有会……春为牡丹市,秋为木犀市。”《桐桥倚棹录》卷七“场巷”:“木犀径,在花园巷内。其地多艺花人所居,遍地种桂,高下林立。花时,人至其间,香沁肺腑,如行天香深处。”
明清时期苏州的桂花规模庞大,已经形成了相关的桂花“产业”,连锁经营。《红楼梦》里有一个悍妇夏金桂,来自“桂花夏家”,“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全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个诨号。”根据我的考证,“桂花夏家”的原型很可能来自苏州。
此外,扬州桂花也很可观,栽植普遍、制品多样。我们仅以《扬州画舫录》为例,卷八:“(影园)岩上植桂”、卷十有“桂花书屋”、卷十四有“桂屿”、卷十五有“桂坪”“青桂山房”“桂露山房”、卷十六:“(平山堂)门内植老桂百余株。”扬州也有“桂花节”,卷十一:“画舫有市有会,春为梅花、桃花二市,夏为牡丹、芍药、荷花三市,秋为桂花、芙蓉二市。”扬州的桂花制品种类之多与苏州相比,不遑多让,卷十二提到了“桂球”“桂油”“桂膏”“桂酒”“桂水”。
紫微金桂图 清·关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微史记:江苏历史上的赏桂地有哪些?
俞香顺:江南桂花很常见,园林、庭院、山间、房前屋后、街边路旁,无处不在,不用刻意地去寻访、观赏,赏桂地“多点散发”。明清时期,苏州桂花“甲天下”;直到今天,苏州园林大多是赏桂的好去处,桂花也被定为苏州市花。南京东郊灵谷寺的植桂可以追溯到南宋景定二年,民国年间,周边更是广栽桂树;今天,灵谷寺也是赏桂胜地。
不过,历史上,苏州桂花虽然地位隆高,但是仍然无法“僭越”杭州桂花。唐代杭州的天竺寺、灵隐寺一带就是文人钟情的赏桂之地。唐代宋之问《灵隐寺》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名句;白居易《忆江南》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宋代柳永《望海潮》歌咏杭州,则云:“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直到今天,灵隐寺一带也依然是赏桂的“中心区域”。无独有偶,杭州市花也是桂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李海慧